这,就是金华人的“早餐江湖”! 天天快资讯

2023-06-12 09:00:02来源:金华发布

每座城市的早餐铺里

都藏着城市独有的饮食文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论是烧饼油条、煎饺小笼

之类的国民美食

还是福建羹、东河肉饼

之类的地方美味

巧手又爱吃的金华人

总有办法烹饪出美妙的味道

今天,跟着小布一起来看看

冒着热气的早点铺

如何叫醒金华

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尽管早餐品种繁多,但烧饼油条、糯米饭团、小笼包子、煎饺这四位,仍是金华早餐界不可撼动的“四大天王”

对于很多金华人来说,早晨都是由一副大饼油条开始。大饼薄脆又带着一股葱香,拥抱刚炸出锅的油条,喷香扑鼻,再来一碗豆浆,让人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金华人也爱在早上吃包子,不管是满肚流油的大肉包,还是肉足个儿大的小笼包都是金华人的心头好。

不同于苏杭一带的薄皮灌汤包,金华小笼包的皮是发面的,一口咬下去带葱花的猪肉馅汁水饱满,和蓬松的面皮相碰撞,就着豆浆或米粥一起吃,元气满满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除了“包包”,金华人对于煎饺也情有独钟。

平底锅里排上煎饺后,倒入大量的菜籽油,旺火滚制,稍等一会儿锅中热气喷薄而出,菜籽油香如云雾般四散开来,油锅发出的滋滋声,唤醒昏昏欲睡的清晨。

刚出锅的煎饺口感最好,外皮薄脆油润,底儿金黄焦脆,夹起一只咬一半,能感受到外皮破开的喀吱脆响,就是这一口,迷倒了无数金华人。

而在匆匆忙忙的早晨,把糯米捏成饭团是金华人觉得更省时间的吃法

糯米饭团,宛如一个白白胖胖的“饭桶”,装下了土豆丝、豆芽菜、豇豆、咸菜、肉松……实现早餐吃菜自由。

再有软韧的油条和香酥的薄脆加入,“碳水双王”的合璧,让每个吃完饭团的金华人都能扛饿到中午。

除了备受追捧的“四大天王”

漫长的历史

让八婺大地孕育出了

独特而充满韵味的早餐美味

成就了具有金华特色的早餐江湖

01

婺城区

传统的婺城美食重视色香味形意,系列火腿名菜领衔婺派菜系,金华煲、金华馒头扣肉、金华酥饼、金华酒、举岩贡茶等名满江南。而在早餐时分,舌尖上的婺城也有自己独特的滋味。

霞光中的婺州古城 图/吴潮宏摄

【冷淘 | 金华人的夏日头牌】

冷淘(金华其他地区又称之为索粉)是不少金华人关于夏天的美好回忆。在食欲不振的夏日早晨,这种冰凉凉的味道承包了金华人的味蕾快乐。

去年收获的大米,碾磨成米浆,做成细长的冷淘干,煮熟之后,放凉,吃之前用凉开水过一下水,再加上少许生抽或是豆瓣酱以及麻油,切入姜黄与蒜白,撒上一抹葱绿与星星点点的肉末,再往碗底埋上几粒暗红色的炒花生米,搅拌均匀。

冷淘入口爽滑,循着鼻翼间葱蒜香的清冽与酱香的浓郁不断交织博弈,一个不小心一碗冷淘就见了底。

【雅畈肉饼 | 一张饼香一个早晨】

去过雅畈的人都知道,雅畈有三绝:斗牛、婺州窑、肉饼

肥而不腻、香飘十里的雅畈肉饼可以说是金华的人气早点之一。

虽然在金华市区的早餐店里随处可见,但雅畈肉饼也有着自己的讲究。

正宗的雅畈肉饼,不用油煎,是用炭火烤。薄饼可脆可软,想要脆就多抹上一层油,几分钟后就可以顺利出锅。轻轻咬一口,皮薄肉厚,油而不腻,满嘴的香,让人除了大口吞咽再无其他想法。

02

金东区

丰沛的物产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一带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不论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岭下豆腐宴,还是福建羹、牛杂粉等特色早餐,都是金东独特美食文化的生动写照。

岭下豆腐宴

【福建羹 | 写作“福建”,念作“金华”】

名里带“福建”,实际却是地道金华美食的福建羹,想必是大多数金华人的童年记忆了吧。

用猪筒骨煲出高汤,再加入木耳、豆芽、酱肉、米浆翻炒。闻着虽然咸辣,入口却相当醇厚,汤头能尝出回锅肉的香,也能抿出笋干的鲜

舀起一勺丰富的配料,用爽滑的面皮混合木耳与豆芽的脆爽,再来一点虾仁作为辅助,浓郁又暖胃。

【牛杂粉 | 肉食者的“王炸”早餐】

金华人向来爱吃牛杂。而不管是满嘴留香的十八里黄牛肉还是酥软的塘雅水牛肉金东的牛肉都是出了名的好吃!

图/更金东

而在金东人的清晨藏着一碗牛杂粉,牛肉煮得恰到好处,没有花哨的调料味,入口后立马能感受到牛肉本身的香甜,味道鲜美的汤头就着地瓜粉丝,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牛肉外,新鲜的牛肚、牛肝、牛血、牛肠、牛骨、牛蹄筋、牛尾等都很受欢迎,还有牛杂面、粉干等品种供君挑选。

图/更金东

03

兰溪

兰溪自古是“三江交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连接沪、杭两地的水运交通中枢。八方商贾来来往往,促进了各地美食文化在此交融,进而创造出了兰溪惊人的美食数量和独树一帜的味道。

游埠古镇的早茶街  许毓坚/摄

【兰溪拌面 |吃面要从早晨开始】

兰溪美食的一个特立独行之处,就在于对面食的偏爱

兰溪牛肉面 你的大仁/摄

除了具有满满浇头的“顶流”牛肉面,在兰溪的早餐队伍里,占据早餐C位的面当属拌面

倍儿筋道的手工面快速捞起,撒点葱花,再滋的一声,来一瓢煮烫的猪油,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可以铺满一桌的配料:酱瓜、榨菜、芹菜、包菜、豆芽、海带丝、黄瓜丝、青辣椒、猪油渣、香菜……这种把菜码叠到极限的做法,也是兰溪早餐的乐趣。

【天津包子 | 兰溪人的早餐还有“天津味”?】

就像只有在金华才能吃到福建羹一样,天津包子也只有兰溪才有。

这是种天津没有而只有兰溪有的油煎包子,看起来有点像生煎,但外皮更为酥脆,肉馅又鲜嫩多汁,虽然是用油煎的,但神奇的是一点都不会觉得油腻,配上醋和辣酱更是十分美味。

在制作这道小吃的过程中,需要倒入较多的菜油,接着把包子两面煎透,从而使得包子能够变得皮薄微脆、不会发硬,内里的猪肉馅则更是鲜香诱人。

04

东阳

东阳美食最抓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街巷里的美食滋味,还有这美食里的乡愁。不必费力寻找,最朴实的风味就暗藏在东阳早餐之中

丰富多样的东阳美食

【上卢馄饨 |东阳人一口一个的好味道 】

早晨,很多东阳人会选择一碗皮薄馅嫩的上卢馄饨来叫醒自己的胃。

上卢馄饨的选料十分讲究,面皮得是手工擀制的,馅料得是精多肥少的五花肉。与同样知名的宣平馄饨不同,上卢馄饨的馅儿中还会放入些许姜和胡椒,以增加香味。

馄饨下水,烈火旺烧,浮起锅盖,捞出馄饨,盛入放好配料的碗里,下锅才几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就端上了桌,只见上面浮着零星葱花。

舀起一粒小馄饨,皮子薄如蝉翼,带着几分入口即化的感觉,猪肉馅的Q弹嫩滑便透了出来,鲜美的滋味在唇舌间久久萦绕。

图/陈不溜秋 摄

【南马肉饼 | 一口鲜香酥脆的乡愁味道】

南马肉饼几乎是东阳人回到家乡必吃的早点,让无数游子魂牵梦萦。

顾名思义,“南马肉饼”产自南马镇。南马镇位于东阳永康交界,自明代以来就是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客们在简陋的肉饼摊上,一碗黄酒佐以一个又脆又香的肉饼,可谓其乐无穷。

图/ss一于 摄

南马肉饼是用炭火平锅烤制的,最美味的烤法是先在平锅上放几粒肥膘,肉饼入锅后,再用文火两面翻着烤,待饼皮焦黄,饼肚鼓起,馅料熟透,即可装盘食用。

轻咬一口,皮薄且脆,一股香气溢出,令人顿觉满口喷香,细细一嚼,肥而不腻,令人食欲大增。

05

义乌

在永远沸腾着商业气息的义乌,除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各国料理,还有留住了专属于这个城市的传统美食。再忙的早上,义乌的商人小贩们都要停下来吃上一碗落胃的早餐,来开启新的一天。

正在做买卖的义乌商贩 图/meiapplee 摄

【东河肉饼 | 义乌人早餐的首选】

如果你问,义乌人早餐的首选是什么,一定非东河肉饼莫属。

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发源于义乌城西街道的东河村。东河肉饼鲜香、油而不腻,色泽光亮,是义乌小吃一绝。

图/吃货来了

先锁边、再按压,从饼边开始捏薄,一边捏一边旋转拉伸,双手拉扯之间,一张薄如宣纸的面饼即刻而成。

伴随着滋滋的油煎声,刚出炉的东河肉饼散发着浓郁的葱香,加了鸡蛋之后,肉饼增加了湿度,口感饱满,又是另一番风味。

图/吃货来了

【荞麦老鼠 | 一大早就能“甘苦与共”】

“荞麦老鼠”义乌、东阳一带的早点选择。荞麦面团被揪成段后,在米筛上一按一滚,就做出了灰色的“小老鼠”。浦江人的“米筛爬”也异曲同工,不过多用白面制作。

烧荞麦老鼠也有讲究,加菜最好是新鲜的萝卜丝,将萝卜丝和肉丝加猪油翻炒,放进荞麦老鼠加水煮,最后再放上青葱、生姜等调味料出锅。

品尝一碗刚出锅的荞麦老鼠,细细咀嚼,萝卜本身的水滑与淡淡的清苦味配合荞麦慢慢咀嚼出的丝丝甜味这朴素的美味才是义乌人早餐的真谛

06

永康

永康美食有多好吃,每一个到过永康的人都有深刻体会。白切鹅肥肝、肉麦饼、土鸡煲、永康干、酒糟舜芋……既有高端的上等食材,也有接地气的早餐小吃,让在外游子念念不忘,也让外来游客初尝便倾心。

永康小吃“馓”

【肉麦饼 | 永康娃记忆中“妈妈的味道”】

永康,每个妈妈都有烤肉麦饼的好手艺,烤饼的香气让孩子们的清晨格外踏实。

图/陈水瓶 摄

手工擀制出面皮,堆上满满馅料,像裹包子一样叠出褶子,再把上方多余的那团面皮揪掉,把饼子压压平,就有了带着褶子的肉麦饼。

与一般的面饼不同,肉麦饼的饼皮更有韧性,馅料也更厚实。

扎实的肉香伴着麦饼富有咬头的口感,非常敦实落胃。虽然肉麦饼看上去厚实而粗糙,其貌不扬,但一口咬下去,肉麦饼内的鲜汁会顺口流出,干菜肉香扑鼻

图/一只豆沙包 摄

【角干饼 | 可甜可咸可酥可软】

角干麦饼,多年前是人们远行时携带的上佳干粮,现如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早餐铺子,成为永康人的早餐选择项。

传统角干麦饼的原料是麦粉加红糖,表面撒些芝麻或葡萄干,口味香甜。聪明的永康人还想出了把梅干菜和肉做馅,做出了咸的角干麦饼。

烤角干麦饼的方法很独特:角干麦饼排成一圈,贴在锅沿烤,再放水蒸,把蒸和烤两种截然相反的办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烤制好的角干饼一面酥脆, 一面软糯,既有松脆的锅巴底,又有馒头般松软的口感,或甜软,或咸香,每每想起都会让人口齿生津。

07

浦江

从几百米长的一根面到1200年历史的豆腐皮,从让人欲罢不能的牛、羊清汤到外地吃不到的传统民间小吃,独具特色的浦江饮食也孕育出别有风味的早餐文化。

浦江潘周家村正在晒面

【牛清汤| 一口汤唤醒一个清晨】

对于很多浦江人来说,牛清汤就是家乡的味道。

早晨,浦江人爱用一碗牛清汤熨帖冰冷的肠胃,在浦江街头,随处可见牛清汤的热气在空气中氤氲。

图/寒残一叶 摄

牛清汤的原料选材极为苛刻,需选用本地散养的黄牛,切肉剔骨之后,牛头牛脑、筋骨皮肉及内脏都要一起放入大桶锅里加入秘制香料一起炖,慢火炖上一天,熬出来的汤看似寡淡的一碗清水,却是碗“功力”深厚的浓汤,饱含牛肉的清香。

食用时加一些牛杂和牛肉,辅之辣椒及葱花,大口吃肉大口喝汤,牛肉的风味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让人口齿留香,浑身冒汗,酣畅淋漓。

图/寒残一叶 摄

【浦江麦饼| 甜咸党们都被治愈了】

金华人爱吃饼,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一种代表饼食。

早晨,浦江人的餐桌上也有一道属于自己的特色麦饼

图/KK 摄

最常见的浦江麦饼是咸的。以南瓜、青菜、萝卜或霉干菜打底,拌入细碎豆腐和少量肥瘦相间的肉泥,然后用文火贴熟即可。做好的麦饼皮面绵薄,馅料隐约可见,香气浓郁,叫人闻着就流口水。

还有一类是甜麦饼,以白糖芝麻为馅,一经煎烤,香气扑鼻。

08

武义

武义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除了山野间的原生态“野生”美味,还有诸多种类小吃打底,从芋饺豆腐圆,从馄饨麦饼,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将武义人的早晨变得美味且有生机。

美丽武义山水 图/李兴哲Jorson 摄

【芋饺| 武义早餐的隐藏王牌】

除了大名鼎鼎的宣平馄饨芋饺可谓是武义早餐的另一道招牌,比起饺子,它的口感更有嚼劲。

将嫩芋头煮熟,趁热去皮,捣成芋泥,将芋泥与番薯粉搅拌,和成面团,再擀成一个个圆圆的饺皮,然后加上手工剁的馅料,捏成三角星形状。

煮熟后,白里透紫的芋饺漂浮着,几片碧翠的香菜叶点缀其中,轻咬一口,饺皮滑爽,弹性十足,鲜香无比。

@武义旅游

【豆腐圆 | 好山好水好豆腐】

武义盛产优质豆腐,好山好水更出好豆腐。这也让武义人对豆制品的要求极高,主打鲜美的豆腐圆就是他们早餐吃豆腐的不二选择。

图/《食色武川》

石墨磨浆、盐卤点出,刚做好的豆腐圆带着大豆天然的香气,混合着猪油的香、豆腐的嫩、肉馅的鲜,最适合安抚饥肠辘辘的早晨。

咬上一口豆腐圆露出香香的肉粒,就算不爱吃豆腐的人也一定无法抗拒这白嫩的诱惑。

@武义旅游

09

磐安

群山环绕的磐安县,孕育出丰饶的物产。大山的阻隔,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磐安人懂得合乎四时,适应自然的必要性。四季三餐,生活在这里的山民,就地取材,把早餐烹饪出质朴醇香的味道。

被群山环绕的磐安

【饺饼筒 | 一个饼,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

如果说世上有一种食物可以称为一个人的满汉全席,那么,在磐安人心目中,一定非饺饼筒莫属。

将面粉加水调成胶糊状,再将打好的面浆放入已经热好的油锅中,油脂让面浆成熟,激发出面食的香气,用手将面浆顺时针方向均匀地移动摊开、铺平、烙熟,摊成一张的面皮。

然后,在摊好的面皮上放各种菜料:鱿鱼丝、鸡蛋、四季豆、黄瓜、豆腐等等,卷成筒形,在皮面上敷点茶油,放入锅中慢慢地烤至焦黄,饺饼筒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制作方便,香脆可口且馅料丰富,饺饼筒是磐安地区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

图/九月的番茄炒鸡蛋 摄

【玉米饼 | 最为香醇的“磐安味”】

在饮食文化地域性日渐模糊的今天,哪怕把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吃上一遍,也很难准确概括出它们的共性。但在磐安,不用全部品尝,只要吃上一口玉米饼,就品尝到了最纯正的磐安味。

图/ Hello磐安

玉米饼看似简单,也有讲究。

不油炸也不生烤,而是先把玉米粉隔水蒸半熟,取出,再加入热开水中文火搅拌成团,并放在砧板上用力揉透,直至发韧,再压成一个个薄饼,在平锅内加少许水,中火烤熟。

刚出炉的玉米饼自带一股清香,抹上猪油、撒上盐,再烤制酥脆,空口吃饼也香。再铺上满满的菜码……咬一口,亮汪汪的菜油顺着手掌流到手臂上,这是磐安人最难以忘怀的早餐滋味。

图/ Hello磐安

\ \ \

早餐,是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烟火气。

在金华吃早餐,吃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情调。无论多么平凡的生活,早餐都要吃得精彩。

●●●

那么

今天早餐你吃了什么?

策划 | 金华发布

作者、编辑|余影

校对 | 郑礼华

一审 | 陈涵

二审 | 卢发扬

终审 | 范卫东

关键词:

相关阅读